广州举办首届粤港澳仿生视觉与主动眼健康高峰论坛 聚焦类脑视觉等研究动态

2022-10-24 17:21:47 来源:羊城晚报

仿生眼技术如何能让视障人士感受到色彩世界?10月22日,记者在广州举办的首届粤港澳仿生视觉与主动眼健康高峰论坛上获悉,来自人工智能、类脑计算、神经再生、视觉功能训练等领域的数十名院士及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强大的医工融合“智囊团”,通过线上线下形式,聚焦类脑视觉、视觉特性显示技术、眼科手术机器人、视神经功能恢复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开展理论和实践探讨。

感光芯片可助患者接收眼前信息

“正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画面是可以直接传入视网膜的。光线会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神经元发送到大脑。但对一些视网膜疾病患者来说,他们的感光细胞被破坏了,无法把视觉信息传输给大脑,便产生了视觉障碍。机器视觉技术就是要另辟蹊径,如在患者眼中植入感光芯片、替代那些受损细胞,直接让大脑感到有信息传送,或可让部分视觉障碍患者看见画面、恢复视力。”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粤港澳视觉健康创新联合体主席卓业鸿接受记者采访,解释了仿生视觉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应用场景。

卓业鸿表示,目前仿生视觉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之中,离临床应用仍有一段距离,接下来要在技术层面继续攻坚克难,同时还要从患者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更好推动技术与临床紧密结合。

同时,他还指出,目前很多人的就诊行为偏被动,都是等到眼睛看不清、看不见才想起去看医生。而本次论坛的另一个主题“主动眼健康”则是将关口前移,希望大家主动地关注自身的眼睛问题,做到主动关注、筛查、提前干预等。“主动眼健康是目前眼科医学的前沿,希望能与仿生视觉或人工智能这类科技前沿结合,例如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某些眼疾进行更为精准的早筛早预测,甚至可帮助提高临床干预疗效”。

超高速脉冲相机或可提供技术支持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也表示,强大的视觉处理系统是生物的天然能力,如人的眼睛里面大约有六七十种神经细胞,若能研究清楚每种细胞及彼此间的连接,再通过计算机演绎出从光信号进入眼睛开始一直到最后完成识别的信号加工过程,这将是开发仿生视觉技术的一大抓手。

在论坛上,黄铁军以“从生物视觉到机器视觉”为主题作发言。其团队基于对生物视觉现有认识,提出了逼近光电器件物理极限的连续摄影新原理,研制了超高速光电传感芯片和相机,实现了超高速高动态连续成像和超高速机器视觉系统。

据悉,这款超高速脉冲相机目前已可以工作,内置芯片的等效帧频可达到4万帧/秒,不仅能保证高速移动物体成像清晰,色彩还原效果也从原来的黑白升级到红绿蓝三原色。结合眼科医学领域,或可为仿生眼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将促进粤港澳眼病学科产业融合

据悉,仿生视觉与主动眼健康研究囊括领域广泛,本次论坛共设置了14个课题分享研讨。多名专家和学者,针对人工智能、类脑计算、神经再生、视觉功能训练等内容发表主旨演讲或参与专题发言讨论。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吴世文表示,“仿生视觉”与“主动眼健康”作为科技和眼科医学前沿,未来将助力眼科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论坛主题为“视觉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松表示,本次高峰论坛对超前布局眼科学和类脑计算等前沿领域,促进粤港澳地区乃至全国眼病学科与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以高峰论坛为契机,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共同开展前沿科学与产业科学的跨界合作,为打造健康湾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人民眼健康贡献新的力量。

论坛由鹏城实验室指导,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广东省医师协会、粤港澳视觉健康创新联合体主办。(记者刘欣宇通讯员邰梦云唐艳丽)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